首页 门户 资讯 详情
  • 评论
  • 收藏

昌邑信息网 2021-09-19 450 10

小浪底泄洪排沙19年,引发黄河“流鱼”,下游生态陷入危机?

搜搜影视在线看最新电影 https://www.sosodyw.net

  在每年的农历6月,黄河中下游都会上演“流鱼”的奇观,此时黄河水的含沙量剧增,溶解氧含量下降,混浊度升高。届时,黄河中大量的鲤鱼、鲶鱼、鲫鱼等鱼类都会因为缺少氧气而窒息死亡。

  

  黄河流鱼

  研究表明,当水中的溶解氧低于2毫克/升时,大部分鱼类在短期内就会窒息。而在每年的调水调沙期间,小浪底以下干流河段的溶解氧明显低于这一标准,“流鱼”现象在所难免。另外,大量的泥沙也会直接粘附在鱼鳃上,阻碍氧气交换,同样会导致鱼类窒息。

  每当黄河发生“流鱼”现象,中下游就有成百上千的群众到河边捕鱼,场面蔚为壮观。然而,背后的原因却引人深思,黄河下游的生态问题也值得引发广泛关注。

  小浪底水库为什么要泄洪排沙?

  黄河是世界著名的“悬河”,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堤岸决口、洪水泛滥的灾难性事件。黄河全长5464公里,在流经黄土高原以后,泥沙量骤增,河床淤积严重,抬升明显,风险加剧。民间对黄河有“三年两决口,百年一改道”的说法,其风险可见一斑。

  

  黄河陕西段

  从地理位置上看,小浪底水库恰好处在黄河中下游的关键位置,是黄河中游唯一一座具有较大库容的水利枢纽。小浪底水库控制着近70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,控制了90%以上的黄河径流,拦截了绝大部分的泥沙,在调节黄河的水沙关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
  

  小浪底水利枢纽

  1999年10月,小浪底水库正式下闸蓄水运用,正常蓄水水位为275米,水库总库容126.5亿立方米,其中长期的有效库容为51亿立方米,另外75.5亿立方米是拦沙库容。值得一提的是,用于每年调水调沙的专用库容足足有10亿立方米。

  

  小浪底泄洪

  从2002年开始,我国已经连续19年利用小浪底水利枢纽进行调水调沙,联合上游的万家寨、三门峡等水库,有效冲刷了淤积在小浪底水库底部的泥沙,加大了主槽的过流能力,大大降低了陆上悬河的安全风险。

  调水调沙引发的生态病

  黄河的调水调沙有其必要性,但同时也对黄河下游的水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,上面提到的“流鱼”现象就是其中一种。

  关于调水调沙所引发的“生态病”,我国相关部门在很早之前就给予了重视并展开了调查。在2008年原农业部就下达了相关的科研课题,组织黄河渔委会和河南省水产科研院所等机构前往黄河沿岸调查。

  

  研究人员以调水调沙为时间节点,前后分别进行连续14天的环境监测,调查目标包括河道的水质、浮游生物、渔业资源以及河滩湿地的变化等等。该调查以孟津、花园口、艾山、夹河滩、洛口、高村、利津为监测点,调查范围大,具有很高的代表性。

  研究结果显示:调水调沙前后,黄河鱼类的种类和数量发生了明显变化。泄洪调沙之前,鲫鱼、鲤鱼、鲶鱼是相应河段最常见的鱼类,这三种渔获物加起来占比超过80%。而在调水调沙后,体型较小的餐条、似鳊后来居上,共占总渔获的43%,鲤鱼、鲶鱼则非常少见。在产量方面,调水调沙后渔获量下降了32.87%~75.34%。

  

  在泥沙中窒息死亡的黄河鱼

  总体来看,调水调沙使黄河下游的生物多样性明显降低,河道的生态功能退化。由于泄洪水流对河床强烈冲刷,下游河道普遍下切、缩窄,导致河滩草地被泥沙覆盖,湿地的生态功能普遍降低甚至丧失。

  事实上,排水排沙只是黄河生态的若干威胁之一。近40年以来,黄河中下游的修闸筑坝、污水排放、河床采砂、滩涂养殖等人为活动影响尤甚,使黄河的生态发生了巨变。总之,黄河的生态问题应该全面治理,多管齐下,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
  黄河土著鱼的“庇护所”

  可能有人会问了,调水调沙对黄河渔业资源造成的冲击,到底有多大呢?

  首先要明确的是,调水调沙虽然会导致大批鱼类窒息死亡,但鱼群也会产生相应的规避行为,完全不至于“全军覆没”。

  

  黄河流鱼

  河南省水产研究所的专家在2007~2010年进行了连续三年的监测调查,发现在调水调沙期间,很多鱼类会从黄泥沙含量高的黄河干流转移到水质相对清洁的支流,其中就包括伊洛河(下表序号3)。

  

  调水调沙期间,主要支流和湖泊庇护的黄河鱼类

  在调水调沙之前,在伊洛河能捕到的常见鱼类有4种,在调水调沙期间增加到了8种,马口鱼、蛇鮈、似鳊、餐条等都是新出现的鱼类。而在黄河中下游,类似的支流还有很多,比如汾河、渭河、沁河、洛河等等,另外与干流相连的还有东平湖和圣天湖等湖泊——这些支流和湖泊在调水调沙期间都充当了“鱼类庇护所”的作用。

  “黄河困局”该如何破解?

  对于调水调沙带来的“流鱼”现象,并非没有应对方法,呼声最大的就是生态调度。

  早在本世纪初,黄河的生态调度理论就已初具雏形。当时就有专家们指出,可以适当改变小浪底水库的放水方式,控制放水的时间和泄洪流量,这样就能有效避免“流鱼”现象发生,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。

  

  水库泄洪

  另外在每年的5~7月,黄河流域大多数水生生物(包括鱼类、两栖类以及虾蟹类)都会集中进入繁殖期,在此期间有必要适当泄洪放水,为下游保持一定的生态流量。同时,人造洪峰还可以有效刺激产漂流性卵的鱼类甩籽产卵,对洄游性鱼类的繁殖大有裨益。

  然而在黄河流域,生态调度还在襁褓之中,目前还未付诸实践。但长江三峡的生态调度已有10年,经验丰富,黄河小浪底也就有了宝贵的经验可循。

  

  三峡的生态调度

  破解黄河的生态困局,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:

  第一,在黄河下游建立生态系统监测站,实时把控黄河水质以及水生生物的动态变化。

  第二,恢复坝下生态,充分利用河滩湿地。黄河湿地是多种鱼类的重要产卵场,同时还是水鸟、蛙类等动物的栖息地,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。恢复湿地建设、扩大湿地面积是恢复渔业资源、改善水质的重要途径。

  

  山东东营,黄河入海口湿地

  第三,加大人工放流力度。小浪底等水电大坝的修建阻断了洄游性鱼类的产卵通道,鳡鱼、翘嘴红鲌等鱼类的数量均有减少,北方铜鱼在多地绝迹。为此,加强人工增殖放流能弥补自然繁殖量的不足,对濒危物种的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。

  对于黄河的生态困局,您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!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分享

邀请

下一篇:暂无上一篇:暂无

最新评论(0)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昌邑信息网  

© 2015-2020 Powered by 昌邑信息网 X1.0

微信扫描